随着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锂电池行业上下游业绩上半年分化明显。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业收入1892亿元,同比增加67.52%;净利润约207亿元,同比增加153.64%;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板块贡献了近九成的收入。但相对于动力电池企业的业绩增长,上游企业的承压更为明显,从已经披露业绩预告及半年报的上游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出现业绩下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上游原材料企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报告发现,在需求端减弱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企业利润率、盈利能力显著下滑,包括德方纳米在内的上游原材料企业有超20家业绩大幅下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招银国际研究部副总裁白毅阳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家业绩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主要共性的原因是碳酸锂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锂电原材料行业正从过热状态回归,预计行业及产能整合会持续一段时间。
锂电上游企业上半年业绩遇冷,德方纳米预亏超10亿,有的库存减值拉低业绩
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8月3日电池级碳酸锂跌3500元/吨,均价报26.9万元/吨。生意社分析称,碳酸锂几个弱势下行,短期持续走弱。
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出现了过山车式的下降和回弹,而在碳酸锂价格产生的巨幅波动带来的蝴蝶效应影响下,锂电池上游企业的业绩也相对承压。
资源端企业上半年净利润普遍预计减半,如盛新锂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6亿-7亿元,同比下降76.81%-80.13%;西藏矿业预计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00万-900万元,同比下降98.09%-98.72%;盐湖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47亿元-51亿元,同比下降44.31%-48.68%;融捷股份预计上半年度盈利2.70亿至3.30亿,净利润同比下降53.13%至42.72%;西藏珠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5167.98万元-7751.97万元,同比减少82.65%-88.43%。
而对于业绩的预减,盐湖股份表示,在报告期内氯化钾及碳酸锂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导致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西藏珠峰则表示报告期内有色金属行业铅、锌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导致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融捷股份也表示,锂盐价格持续下跌,联营锂盐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导致确认的投资收益大幅减少;同时锂盐业务销售量同比大幅减少,锂盐业务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而作为上游原材料企业,业绩下滑的企业更多。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正极材料9家企业出现亏损;负极材料1家亏损;3家电解液材料企业亏损;2家铝塑膜厂商、1家铝箔企业出现亏损;其中亏损最大,且超过6亿元的上市公司有两家,均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商,分别为龙蟠科技和德方纳米。
龙蟠科技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亏损6.28亿元至约7.6亿元;对此,龙蟠科技表示受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及锂电池产业链处于去库存状态等因素影响,成本费用占比增加,导致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计亏损。
德方纳米方面表示,上半年产品销售收入及销量均实现同比增长,但在今年1-4月份,受主要原材料锂盐的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缓影响,产品销售价格随着锂盐价格的下跌而下降。据悉,今年上半年德方纳米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0.4亿元至11.7亿元。
白毅阳表示,各家业绩的情况不尽相同,但主要共性的原因是碳酸锂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比如德方纳米、天赐材料等企业均计提了原材料库存减值,同时由于各类锂电池材料产品价格的下滑也影响了产业链公司的单吨盈利。
不过,德邦证券研报则认为,2023年5月起锂价企稳,下游需求逐渐释放,市场开工率开始回升,预计2023下半年行业盈利能力有望修复。中信建投研报认为,锂电产业链终端持续超预期,三季度预期拐点将至。
扩产寻求规模优势,专家称行业及产能整合仍将持续
今年上半年国内碳酸锂价格上演“过山车”式行情,今年一季度,产业链下游极致去库存导致需求走弱,碳酸锂现价相比去年11月份的60万元/吨价格高位,一度大幅下跌近70%,随后有所回暖。库存方面,百川盈孚数据显示,2023年初以来,碳酸锂库存由7202吨增长至4月的54917吨,涨幅达662.5%;直到5月碳酸锂价格企稳,销量才逐步好转。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中游产业链,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成熟期,未来锂电池需求总量增速也将逐步放缓,锂电池上游材料端能源金属价格不断波动,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产生共振。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锂矿板块估值处于历史极低水平,随着新能源终端需求好转、锂电产业链去库存完成,下半年锂行业供需结构将边际改善。锂价企稳反弹情况下锂矿公司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不过尽管如此,扩大产能仍是今年上半年锂电池板块上市公司的主基调。如维科技术日前披露了2023年度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预案,拟募集资金投资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今年6月,天赐材料对外披露了关于开展德州天赐年产20万吨电解液项目前期工作的公告;今年7月,丰元股份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高能正极材料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白毅阳表示,规模效应与规模优势也同样适用于锂电池原材料企业,规模大也就意味着话语权增加,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
“随着锂价的企稳,整个产业链会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恢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白毅阳分析称,“由于上半年锂电产业链的变化,我们已经看到部分产能规划出现波动,例如协鑫能科中止海外锂矿开发、珠海冠宇中止电芯封装等,因此锂电原材料行业正从过热状态回归,预计行业及产能整合会持续一段时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