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资料图】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近年来,辛集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供图/辛集市发改局
“去年6月申科科技园投用以来,产品产能大幅提升,仅电量传感器年产量就增加到1.2亿只,为公司效益翻番提供了强有力支撑。”2月14日,在辛集市抓投资、上项目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申科集团副总经理王立超感触颇深,“公司效益逆势增长,得益于各级各部门高效精准的服务,得益于当地一流的营商环境。”
辛集市地处燕赵腹地、冀中平原南部,2005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2个扩权县(市)之一,是河北省重点支持打造的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辛集市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辛集市围绕传统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围绕壮大实体经济,重点打造七大特色产业集群。生态皮革服装业,加大新材料、新产品、新款式等研发设计力度,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向国际化、绿色化、高端化、时尚化转变,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钢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品种钢研发升级,大力发展优质精品钢材,打造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化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医药等。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信息智能和医疗器材,依托金士顿、维迪线性滑轨、冠靶科技、冀雅电子、申科电子、金瓯医疗器械等重点企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5个5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同时,辛集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壮大产业集群和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依托,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企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辛集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日,辛集经济开发区的河北维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9条线性导轨生产线全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
“今年以来,接单量同比增长了3倍,即便是满负荷生产,产品还是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联系厂家,准备增加新设备,扩大产能。”公司总经理于洋说。
河北维迪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线性导轨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相关技术专利30件。近年来,这家公司先后获评河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A级,研发生产的高精度滚动直线导轨副产品还入选第三批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也正是有这么多‘金字招牌’,才有今天供不应求的好势头!”于洋感慨。
为了让更多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辛集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民营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科技支持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采用常年申报的方式,支持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促企业快速成长。
列支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突破。对新认定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和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项目奖励100万元,其中30万元奖励给项目完成人、70万元奖励企业,用作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经费;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一等奖、二等奖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获得特等奖的项目给予200万元重奖。
同时,还依托申科集团、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组建科技特派团,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的21名专家,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厚植科技创新沃土,让辛集市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破土而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成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5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48.5家,全省排名第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日前,在辛集市梅花皮业有限公司一个新改建的车间里,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罗恒一正带领研发人员守在中试生产线前,查看刚下线的蛋白纺丝新材料。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感受最直接。”罗恒一说,这是公司与四川大学石碧院士团队联合打造的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试平台,能把废弃羊毛和皮革边角余料进行资源化再生,做成皮革胶原纤维复合再生材料、废弃羊毛再生无纺材料和皮革蛋白纺丝材料。
如今,这项制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实现小规模批量生产。“公司新改建了两个7000平方米的车间,准备创建一个中试熟化基地,专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新材料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辛集市积极引导企业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在辛集落地开花,打造具有行业带动能力、产学研合作能力、人才聚集能力的技术创新高地。
申科集团在华北电力大学设立互感器实验室,建设河北省互感器技工技术中心;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立联合实验室,建设河北省空气轴承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雪龙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建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基地。
不仅大型企业发挥创新骨干作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许多中小企业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全市已建立9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6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培育2支省级创新团队,与15名院士建立长期稳定深入合作关系,其中四川大学石碧院士获得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辛集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戴培培表示,辛集市将持续培育优质企业,聚焦智力招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坚持把招才引智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全社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6%,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5,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省领先,全省县域科技创新A类市地位更加巩固。
皮革产业转出新机遇
一件皮衣,从寒冷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里,颜色竟从深灰变成了浅黄,“变脸”之快引人惊叹。这是辛集市凌爵皮革有限公司利用温变工艺研发生产的一款感温变色皮衣。
走在前沿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在展示该公司科技创新成果。摄影/郭煦
“这是公司在功能性皮革研发领域的代表性产品。”该公司总工程师温卫领介绍,虽然他们是传统的制革企业,但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现拥有2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外观设计专利。
在温卫领看来,传统制革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关键要向科技借力、向创新求解,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今年4月初举办的海宁中国国际皮革毛皮时装面辅料展上,我们公司的感温变色皮革、感光变色皮革、防水皮革等3款功能性皮革一亮相,便引起很多制衣企业的关注,收获了大批订单。”温卫领说。
转型求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辛集制革企业的勇气缘何而来?首先,辛集市制定了皮革服装产业发展振兴计划,设立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绿色制造能力,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生产更时尚、环保的服装革产品,促进皮革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发展壮大。
其次,对制革工业园区的108家制革企业进行整合重组,采用最高环保标准确保污水排放稳定达标,实现制革业循环化、无害化治理,建成亚洲最大的绿色环保制革基地。引导制衣企业由人工生产向智能制造转型,打造服装智能制造生产线,加快建设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此外,建设河北省皮革研究院、省皮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皮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机构,与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的带领下,辛集主导制定了全国乃至世界首个无铬鞣皮革团体标准,实现无铬鞣技术产业化应用,先后研发超薄服装革、无涂服装革、无铬鞣皮革等多种创新产品,推出石墨烯皮革、阻燃皮革、感温变色皮革、感光变色皮革等功能性皮革,引领皮革行业新发展方向。
全方位的引导和激励,激发皮革企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目前,全市皮革行业共有40家高新技术企业、19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7家企业通过英国LWG国际皮革管理体系金牌认证。”
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信凯介绍,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励着全市皮革企业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整个皮革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近两年来,皮革企业更加注重皮革、羊绒、纺织面料与貂狐貉等细皮完美结合,服装款式越来越新颖时尚。”辛集国际皮革城董事长梁国申说,以去年在辛集时装周“源动力”设计大赛上斩获金奖的卡尼亚服饰有限公司为例,他们将非遗面料“香云纱”与皮草相结合,研发设计的“香云纱”中国风皮草服饰推出即火,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引入前沿设计理念,突出差异化定位设计,为辛集皮革服装品牌建设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已获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著名商标33个、省名牌产品19个、省优质产品7个、真皮标志排头品牌7个,41个皮装品牌获准佩挂中国真皮标志,名牌拥有量在河北省位居前列。
“我们将对标意大利、法国等国际皮革知名企业,打造‘设计+’产业链,提升皮革服装区域特色产业水平。”辛集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主任潘光毅表示,他们将依托互联网开展设计,支持企业实现“皮张订货—个性化定制—虚拟试衣—线上展示”的消费者全程参与模式,推动人体数据库建设和服装号型标准制定,更好地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推动皮革产业高质量发展,辛集市坚定地走开放创新之路,积极走出去、主动引进来,政府牵头组建“辛集展团”,主动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时尚服饰展览会、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高标准举办辛集国际皮革皮草时装周、中国(辛集)国际皮革博览会等活动,集中展示皮革企业的新工艺、新设计,向外界宣传推广辛集皮革名牌产品,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目前,辛集皮革‘走出去、引进来’活动已初显成效。通过参加国内外展会,让辛集皮革与世界接轨,开拓了企业家的眼界,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也让辛集皮革更好地走进当代大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王信凯表示,辛集市将以举办和参加各类展会活动为纽带,全面展示辛集皮革的独特价值与魅力,进一步扩大辛集的全球“朋友圈”,加快推动辛集皮革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辛集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求发展、求富强、求振兴,各项事业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当好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示范新局面。
今年,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9个,总投资4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亿元。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同时,辛集市精心绘制“招商图谱”以商招商。聚焦生态皮革服装、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逐一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领域及薄弱方面,分类制定招商项目清单,精准导航对接细分市场,建立了开发区、物流园区为主、覆盖全域的3D实景。
辛集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秦云表示,目前已梳理皮革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型显示和电子信息产业、化工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上下游企业。精准确定8个省、25市、36个重点企业,深度对接中科院、工程院、中石化大连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确保招商引资取得实效。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辛集市创新创业,专门制定《辛集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让引进人才安居乐业,截至目前共有58人享受人才公寓政策。
辛集市进一步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力促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全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拿地即开工”改革,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业园、辛鹿孵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厂房”,让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落地。树牢“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办”理念,严格落实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加快推进总投资461亿元的189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75亿元以上。
城市建设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辛集坚持把高质量、精细化体现和贯穿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之中,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加强重点区域规划管控,超前谋划石黄高速辛集东互通、石衡高速沿线和两个高速互通、高铁站周边区域有关产业、设施等的规划,发挥好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强城市建筑风貌管控,树牢精品意识,坚持高水平设计,打造优美城市天际线。规划建设好万达广场、国际皮革城等新商圈,改造提升老城区传统商业街、雷锋广场夜市、六郎坊特色街区等,着力培育美食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休闲经济。
辛集市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完善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洗城净天”、市容市貌整治等专项活动,持续组织开展私搭乱建专项整治,做到里子面子、软件硬件同步推进。加强洁净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水洗机扫”作业模式,全面做好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区域的卫生保洁,提升市容市貌清洁水平。乡村振兴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辛集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补齐农村短板,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辛集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全省首批、唯一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总目标,加快建设“华北节水作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小麦种质资源储备库等项目,确保“马兰”系列繁种田在辛集达到15万亩以上。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落实“田长制”,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420万亩次,粮食总产稳定在13亿斤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打造融合发展全产业链,推进特色梨果产业、生猪产业和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扩大“辛集黄冠梨”“辛集香椿”等品牌效应。
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定期组织观摩拉练,以高铁沿线6个村庄为重点,成功打造23个省级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三大革命”,改造农户厕所1.7万座,实现5个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硬化田间路120公里,大幅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领头雁”行动,不断提升农村“两委”班子“双带”能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历史性“清零”,10万元以上村达到74.7%。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7月上旬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