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孙俊 石佳叶
从空中俯瞰潮城大地,满眼绿色。东边是废弃矿山变身山水公园的黄湾镇,南边是“浙江最美绿道”之一的百里钱塘,中部是城市“绿心”——鹃湖,北部是生机勃勃的长水塘水源生态湿地……
坚持“生态立市”,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海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书写生态保护海宁答卷,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科学谋划:生态为先 全域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海宁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生态环境治理产生经济溢价,加快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其中,鹃湖就是海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走进鹃湖,一边是风景如画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一边是头枕鹃湖碧波的鹃湖国际科技城,“一校一城”花开鹃湖,潮城迎来蝶变。
2012年,鹃湖工程全面开工,随着工程“蓝图”变为现实,城市也有了发展的“绿心”。2013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在鹃湖畔落地。从2013年至今,海宁与浙江大学的全面战略合作日益深入,浙大为海宁导入了教育、人才、产业等多方面的高端优质资源,为潮城注入了更多发展动力,实现了优质科教资源和区域优势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
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核心区位于鹃湖国际科技城,围绕“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愿景,打造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新平台集聚区、科技创业孵化区、人才引进培育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区为一体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一校一城”并不是个例,龙渡湖畔,杭海新区“杭海数字新城”加速崛起,开园以来累计营收9.06亿元,两年内先后获得“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一周年实践创新案例”、“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等荣誉。
让产业与生态相融相合,为城市发展带来绿色新活力的,还有“腾笼换鸟”行动。在海宁经济开发区东区,这里通过收储腾退和全域整治,探索腾笼换鸟与绿色生态双管齐下的转型模式。完成节能改造和污染整治企业118家,完成腾退收储企业47家,共收回工业用地近2000亩。
海宁经济开发区强化优质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通过招商引资,精准定位,提供标准厂房、定制厂房和拿地自建三种不同入驻方式,满足新引进企业不同需求,让“凤凰”落地更舒适,让“凤凰”展翅更高效,真正实现旧厂房“长”出新产业,“寸土”能产“寸金”的新发展模式。截至目前,海宁经济开发区共引进泛半导体产业企业192家,获浙江省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示范单位、第四批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浙江省第二批高能级战略平台等称号。
低碳发展: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聚焦低碳发展,共建生态文明。海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凝心聚力,推动实现“减碳”“降碳”“低碳”,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走进黄湾镇,片片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一座座厂房的屋顶上,仿佛一片“蓝色海洋”。黄湾镇是国家级生态镇,区域总面积89.5平方公里,其中尖山新区42平方公里,有规上工业企业171家,主导产业为新材料、新能源和装备制造,是全省规模最大光伏产业集聚区之一,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量,占整个地区用电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人均光伏容量超过浙江人均水平25倍。
黄湾镇
2021年,黄湾镇成立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以源网荷储协调控制平台为核心,建立源网荷储全要素灵活资源池,建设以电能为中心的一体化交互配置平台,构建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多流合一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资源配置机制与体系,实现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新型能源生产消费平衡体系,带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打造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海宁样板”。
今年6月,黄湾镇(尖山新区)成为全省45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之一。黄湾镇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项目将构建以晶科能源、正泰新能为龙头的阳光产业群,形成并推广以源头削减、降低能耗、组件回收等系列技术为亮点的产业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线。同时,黄湾镇将建成绿动发电厂和光伏企业固废循环利用项目, 可消纳固废70余万吨/年、减碳15.8万吨/年。
观一隅而知全域,海宁以减污降碳源头防控、重点领域协同增效、实施创新试点、完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理念等系列举措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海宁以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为契机,推进低碳建设。召开全市低碳村(社区)试点建设推进会,全省首创村(社区)低碳指数。同时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全民行动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
激活创新:转化通道 加速打通
海宁用足用好绿色生态这个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以“生态+旅游”、“生态+乡村”为抓手,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持续提升“两山”建设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潮”未来奔跑!今年3月,2023海宁追潮马拉松在海宁市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开跑。本次赛事总参赛人数共计3000人,选手在风景如画的生态绿道中,尽情领略梦境般的浪漫花海,感受与潮水竞相奔跑的激情。
百里钱塘生态绿道
作为“浙江最美绿道”之一,百里钱塘生态绿道串联了盐官古城、回头潮公园、盐官观潮胜地公园等景观节点,已成为海宁市集生态、运动、休闲于一体的景观生态绿道。
登高望远再出发,以“生态+旅游”为抓手,海宁举全市之力实施百里钱塘国际旅游长廊开发战略,未来海宁将以打造钱江(海宁)观潮节、潮生活露营季等品牌旅游活动,以及“海宁观潮”“古城+音乐”“海宁时尚”3大核心旅游IP。
“生态+旅游”蒸蒸日上,“生态+乡村”多点开花。海宁各个乡镇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制度优势,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山”转化新通道越走越宽。
袁花镇长啸村积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打造成全省首个棚下养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实现产值1500余万元。靠太阳“打工”壮大村集体经济,长啸村摇身一变成了无废村、零碳村;海昌街道从“生态观光农业、生态宜居乐游、生态绿色人文”三方面入手,描绘“生态湿地鸟儿栖息,千亩良田绿意盎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景象;斜桥镇深入推进榨菜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高标准治污、数字化管理、品牌化升级为路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多方共赢;长安镇兴城村通过治理水污染、改善环境、修复生态等组合拳,带动旅游热、经济红,打造为平原水乡新典范;周王庙镇博儒桥村创新建立“四共四筹”机制,推动形成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丁桥镇梁家墩将绿色低碳的无废理念融入景区的每一个角落,打造“无废景区”,一年吸引50万游客参观游览。
数读海宁2022年
2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连续5年获评省级优秀
14个嘉兴市控及以上断面中Ⅰ—Ⅲ类水占比首次达到100%,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考核优秀。
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优。
成功创建省级清新空气示范区,浙江省三星级无废城市,获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全省长江保护修复治理攻坚战先进集体,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实现“十连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